HIT社会学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不确定性发展:理论命题与实践挑战》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毅发布时间:2021-05-26浏览次数:1292

      5月21日晚19点,教育部“****”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主任文军教授,应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系郑中玉教授邀请,做客HIT社会学讲座,发表题为《不确定性发展:理论命题与实践挑战》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副院长王树生教授主持,校内外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与同学听取学术讲座。
      围绕讲座的主题,文军教授首先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区分。文军教授指出,“风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不确定性”,只有当不能确定结果的事情发生以后,我们才有可能说面临“风险”。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风险”是可治理的,而“不确定性”无法治理。如果要对“不确定性”进行治理,前提是需要运用技术、程序以及设备将不确定性转化至可预期的行动。这种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后续治理行动的展开。
      之后,通过对“不确定性思维”的分析,文军教授讨论了其对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挑战——不论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还是批判主义,都是一种“确定性”的研究范式,更加追求科学性和确定性,倾向于站在相对确定的立场上去解剖和消解不确定性。不论是哪种研究范式,对“不确定性”概念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本体论层面,且对概念本身的探讨不够充分,同时缺乏整合性视角的理解。这样一来,社会世界被切割成一块块相互独立的研究领域。针对这些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文军教授指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发展的“不确定性”,超越学科的分界,进行“主题性”研究。接着,文军教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引导大家突破现有的单一学科思维,进行学科融合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文军教授结合个人体验和新冠肺炎疫情,分析了不确定发展带来的实践困境。面对这种新的、不确定风险,我们应当从“不确定性”思维和“新的世界主义”价值观开始,以“制度创设”和“集体行动”为基础,构建一种“共同体”的社会建制。进一步地,用“弹性治理”的方式来应对风险时代的不确定性,将会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选择,而这也可以作为不确定性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
      在讨论环节中,文军教授与我校社会学系尹海洁教授和郑中玉教授就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师生针对个人体验和相关的研究议题提出了各种问题,讨论十分热烈。文军教授对如何用不确定性视角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焦虑、青年大学生如何应对个人发展中的确定性与确定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讲座最后,jdb电子副院长王树生教授进行简短总结,文军教授的讲座极富前瞻性和启发性,阐明了在充满不确实性的时代社会学的学术使命与社会使命。王树生教授还对文军教授对哈工大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支持表达了由衷感谢。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