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应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郑中玉教授邀请,兰州大学民族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焦若水教授于腾讯会议开设在线讲座——《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社会转型与专业使命》,讲座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副教授邵力老师主持,与会师生近200人参加讲座。
讲座主要从结构主义视角,将社会工作嵌入中国农村,从专业使命的角度思考和探讨乡村振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探索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正是独特的中国之路的观点。焦若水教授的讲座内容包括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历史审视、挑战与空间以及农村社会工作社会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使命等三个方面。
焦若水教授分析了政策文件中未来农村现代化的总体战略及相关数据,说明乡村振兴地方实践模式的差异性。从性别、年龄结构讨论了农业和农村人口的相关问题,突出了乡村振兴事关城乡格局和中国全面发展。紧接着,结合实地调查以及地方实践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会工作的挑战和空间:第一,支持性配套行政空间不足,基层民政行政占据社工大量时间;第二,基层偏向将社工视为民政基层力量补充,社工缺乏专业位置;第三,职业地位不高,农村社工队伍专业服务水平不理想;第四,农村社工督导机制不健全,农村社会工作生态体系建设滞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双重使命——社会保护与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农村“熟人社会”的优势,从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整体格局设计社会工作服务,从在地优势视角发掘农村自身的资源与资产建设。
最后,焦教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的三点建议:在发展定位上,需要准确把握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起步阶段特性,避免过多卷入GDP主义指挥棒;在发展取向上,应固守其关怀弱势群体的专业使命与价值观;在发展使命上,应以保护人民的基本社会权利,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作为有机组成部分的农村社会工作不但具有强烈的中国本土化特色,而且可能成为全球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范式。
讲座之后,焦若水教授还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东北地区乡村社会工作具体开展、政府在农村社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等问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大家进行充分讨论、解疑答惑,最终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