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下午18:30,在诚意楼502教室,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研究生党支部第33期“明德读书会”成功举办。一个多小时的读书交流时间,来自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专业的王建、唐炜两位同学分享可读性较高的专业书籍,台下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专注倾听,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建同学介绍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该书对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更对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极具借鉴意义。作者简·雅各布斯以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建设发展为例,抨击了城市规划与重建的正统理论,尝试引介城市规划的新原则,通过描绘城市的社会、经济行为,告诉大家城市在真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转的,并且考察了城市衰落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有序复杂性的建议。作者认为,“因为只有当所有的人都是城市的创造者时,城市才有能力为所有的人提供一些东西”,即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居住其中的城市人的各种需求,而非以上帝的视角俯瞰城市,只注重视觉秩序。城市应该调动一切活力,提供旅途中才能获得的新奇,创造和谐复杂的多样性。
唐炜同学介绍了《先秦士人与社会》一书,何为士人?我们对士人的认知多为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人格气质,其实中国传统士人阶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思想文化上创造,促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型,形成了思维范式,并奠定了体统社会价值取向的基础。士人阶层是社会上下的交汇处和流转站,它是存在活化了社会结构,增强了社会活力,强化了君主集权。作者刘泽华聚焦于中国政治思维的神话逻辑,提出先秦诸子的主流与归宿莫过于王权与王制,即天、道、圣三者最终合于王。所以,先秦士人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王权主义精神,士人在道高于君的旗帜下走向自主性,但道本身的王权主义精神又将士人置于依附于君主的地位。这也启发我们在探究中国传统思想时,应关注时代语境与其局限性,尤其是政治维度的王权本质,我们需要辨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根本区别,某种思想可能超越时代,但整个文化体系不行。
讲座结束后,两位党员同学还与现场同学就著作所谈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同学们对中国城市规划是否出现了雅各布斯所批判的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民主思想能否给予现代民主以借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至此,第33期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研究生“明德读书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