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读书会】第31期—阅·享《萨摩亚人的成年》《茶馆》

发布者:胡孟琪发布时间:2016-12-14浏览次数:1084

2016年12月5日下午18:00,在诚意楼502教室,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学研究生党支部第31期“明德读书会”成功举办。一个多小时的读书交流时间,来自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邢佳佳、郭佳丽两位同学畅谈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台下的同学也专注倾听,并互相展开了热烈讨论。
首先发言的是邢佳佳同学,她介绍分享的书籍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首先,邢佳佳同学介绍了作者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使我们认识到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米德以萨摩亚的“反例”得出的结论,使这部初版于1928年的著作成为人类学“文化决定论”学派的一面旗帜,也因此引发了人类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论争。接着,邢佳佳同学着重为我们解释了著作的结构和内容。邢佳佳同学的分享过程使我们了解了萨摩亚社会是一个同质性社会,缺乏异质性,它仅仅有一种生活方式并用它原封不动的教育后代。所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在生理变化的时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而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异质性的社会,拥有多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仅仅被允许接受一种生活信仰,所以产生了众多的冲突矛盾,所以米德认为人们是否应该让自己的后代在各种生活方式之间做出选择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第二位讲演同学郭佳丽交流的书籍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郭同学首先介绍了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这部三幕话剧剧本,在1957年完成,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郭同学着重谈的是这部著作的经典之处,我们都清楚,一个时代的文化和政治,都从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社会的政治性质总会或明或暗地作用于它的文化,而形形色色的文化世相,也常常能把暗含着的种种政治信息,传递给人们。所以,通过写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政治面貌,就成了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可行的途径。
讲座结束后,两位讲演者还与现场同学就著作所谈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进行了交流与探讨,过程积极而热烈,同学们对《茶馆》中人物角色塑造手法等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至此,第31期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研究生“明德读书会”圆满结束。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