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者:管理员LI发布时间:2011-04-20浏览次数:5673

 

   

社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雅林教授

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作为jdb电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本研究中心的建设对于带动jdb电子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社会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政治经济学)、文学等各学科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工程学是以社会政策、法规和计划的概念为核心,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和重构。因此,社会工程学是介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具体政策研究之间的、以“工程”研究为视角的应用性交叉学科。 “社会工程”的研究,在国内也是一个较新的领域。

社会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独立的实验室、资料室。并且有充足的定向科研资金以支持长期稳定的调查研究。目前该中心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在研国家级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研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该中心成立以来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专著5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社会》、《社会科学研究》等期刊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一些教师,在该方向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个研究领域。这四个研究领域,均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

(1)社会学研究方法与贫困人口研究

以尹海洁教授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以城市贫困人口研究为切入点,在重点深入研究城市贫困人口的经济支持问题基础上,逐渐扩展到对残疾人口、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失地人口等不同特征贫困人口群体的研究。

(2)社会发展与现代化

该方向展开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研究,探索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美”的发展模式,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以“重观念更新、重视角转变、重思维方式的调整”为原则。在研究内容上,深入挖掘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发展观和现代化思想,揭示中国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中在批判的借鉴传统发展观基础之上,提出符合当下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思想。在研究方法上,为避免陷入一元单线历史观或多元折衷论的窠臼,本研究方向整合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个体张力与群集优势。

(3)网络社会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本专业是国内较早涉入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机构之一,形成以下鲜明的研究特色:①起步早,方向稳定。②从社会理论创新的独特视角,对互联网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和传播学的多学科透析,研究工作具有交叉性和跨学科性。③坚持在互联网研究实践中发现学术问题,以科学调查为基础进行理论思考,尤其注重运用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使理论研究具备了扎实的实证基础。

(4)社会生活方式研究

    生活方式研究是本专业长期而又稳定的研究方向,是我专业最有影响力并占据学术制高点的研究方向。从实现我国现代化科学发展的理论需要出发,本研究方向目前已确立如下新的学术增长点,并已取得可喜成果:(1)深化生活方式的基础理论研究,在一些领域产生突破性创新性理论成果;(2)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参照,把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同生活方式研究结合起来,建构以生活为本体的社会发展模式;(3)大力推进休闲、消费、日常生活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实证研究;(4)网络化生活方式研究。

举办的活动:

社会工程研究中心举办了博士生学术论坛、社会工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国际合作:

该中心于2006年与莫斯科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签订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与罗莫诺索夫大学社会学系科学研究与教学合作意向协议》与莫斯科管理大学就“社会工程与社会管理”领域的双边合作达成意向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就六个方面的科研合作达成意向。这六个方面分别是:互联网的社会影响;环境与社会;技术创新;区域发展;青年问题;移民问题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就汉语言文化的教学及汉学研究等教学科研合作达成意向。      

 



XML 地图